9月2日,无问芯穹宣布完成近5亿元A轮融资,创下国内AI基础设施最大单笔融资记录。至此,这家仅仅成立1年4个月的公司已累计“吸金”10亿元。
在大模型的浪潮中,算力一直是行业的“卡脖子”难题。放眼海外,英伟达AI芯片被各大科技公司抢购,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而在国内,算力却始终面临着供需不匹配的难题,不同厂商的异构芯片资源难以有效整合。在这样的背景下,致力于在大模型和芯片之间打造“中间层”,做大模型时代类似于“淘宝”平台的无问芯穹,站上了资本的风口。
清华教授二次创业,吸引一众机构抢筹
2023年5月,无问芯穹正式成立。从诞生之初,无问芯穹便头顶光环,进入了投资者的视线里,因为它的发起人及灵魂人物,是来自清华大学的知名教授及连续创业者——汪玉。
公开资料显示,汪玉是安徽枞阳人,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长聘教授、系主任。汪玉本硕博均在清华就读,2007年留校任教,长期从事智能芯片、高能效电路与系统研究。作为学者,汪玉是个学术大牛,共发表论文300余篇,多次在顶会拿下最佳论文奖,谷歌学术引用超17000次。
在产业界,汪玉也很有建树。2016年,汪玉开启第一次创业,以知识产权转化入股创立AI芯片公司深鉴科技,当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及首席执行官是其门下的得意弟子姚颂。两年后,深鉴科技被全球最大的FPGA厂商赛灵思收购,成为AI芯片创业热潮中第一家被收购的中国公司。深鉴科技被收购后,姚颂再度创业,选择了商业航天赛道,目前是民营火箭公司东方空间的联合创始人兼联席CEO。
“产研结合、师徒搭档”的故事,在汪玉的第二次创业中再度上演。在去年的大模型热潮中,汪玉再度与门下学生携手创业,创办了专注于AI大模型软硬件技术研发的无问芯穹。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及CEO夏立雪为汪玉担任博导时带的学生,也是汪玉实验室的“大师兄”。原商汤科技数据与计算平台部执行研究总监、时任北京大学副研究员的颜深根,以及现任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轨副教授,清源研究院人工智能设计自动化创新实验室负责人戴国浩为联合创始人,分别担任CTO和首席科学家。
头顶清华光环、坐拥卓越团队、拥有成功创业经验,无问芯穹自创立起就是资本的宠儿,吸引了一众知名机构抢筹。
记者从无问芯穹获悉,最新一轮的5亿元融资中,背后的投资机构多达16家。其中,联合领投方为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启明创投和洪泰基金,跟投方包括联想创投、小米、软通高科等战略投资方,国开科创、上海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临港科创投担任管理人)、徐汇科创投等国资基金,以及顺为资本、达晨财智、德同资本、尚势资本、森若玉坤、申万宏源、正景资本等财务机构。
争相入局的投资机构远不止以上这些。天眼查显示,无问芯穹的股东多达46个。在本轮融资前,无问芯穹还完成过两轮融资,过往投资方包括百度、智谱、同歌创投等战略股东,以及红杉中国、砺思资本、徐汇资本、北极光创投、真格基金、惠隆创投、经纬创投、无限基金SEE Fund、金沙江创投、星连资本、绿洲资本、南山资本、光源资本、七熹投资等众多知名投资机构。
打造算力界的“淘宝”,解决算力供需错配难题
“既供不应求,又供过于求”,这是夏立雪对于人工智能算力行业现状的判断。
从供给方来看,当前各地掀起了建设智算中心的浪潮。工信部下属研究机构赛迪顾问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白润轩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国内已经建设和正在建设的智算中心超过250个。夏立雪表示,各个智算中心虽然存在大量算力芯片,但多种异构的算力存在硬件生态系统封闭且互不兼容的问题,简单理解,用了A卡的开发者很难迁移至B卡工作,两种芯片也无法共同完成大模型训练或推理。
从需求方来看,当前一些想要用大模型的公司,或者基于自己的业务模型做行业落地的公司,常常无法获得所需要的算力资源。同时,这些公司不具备算力部署能力,面对异构的算力集群,往往望而却步。
在算力供给方与需求方之间搭建类似于“淘宝”一样的平台,弥合二者之间的缝隙,这正是无问芯穹努力的方向。简单理解,无问芯穹在大模型和芯片之间打造了一个更灵活适配的中间层,让大模型层能够和多元异构的硬件层实现统一部署。当用户部署AI应用时,可以像在淘宝上购物一样自由选择与组合模型及芯片。
据了解,无问芯穹依托软硬协同、多元异构技术优势,已基于多元芯片算力底座打造出Infini-AI异构云平台。该平台向下兼容多元异构算力芯片,可有效激活全国各地沉睡异构算力,现已运营的算力覆盖全国15座城市。自平台上线以来,已有Kimi、LiblibAI、猎聘、生数科技、智谱AI等多个大模型行业头部客户在Infini-AI异构云平台上稳定使用异构算力,并享受无问芯穹提供的大模型开发工具链服务。
“让大模型的落地成本降低一万倍,如同水电煤一般,成为行业触手可及、广泛受益的新质生产力”,这是无问芯穹努力的方向。在夏立雪看来,在实现这一目标的征途上,无问芯穹同时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因素。
天时方面,大模型引领的AI 2.0浪潮中,Transformer 架构统一了新的技术范式,这意味着只需解决20%的关键技术问题即可支撑80%的垂直场景泛化,从而给软硬件联合优化技术的标准化和规模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地利方面,中国算力的供需矛盾以及资源分布不均现状,为公司拉动上下游,协力实现多元异构算力的高效整合创造了时代机遇;人和方面,团队脱胎于清华电子系,积累了十余年的技术和产业经验,具有复合型的人才队伍,具有业内顶尖的人才竞争力。
无问芯穹不仅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三大有利要素,还在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上都具有独特优势,相信无问芯穹在资本的加持下,将在AI 2.0的浪潮中开辟出更广阔的天地。
校对:苏焕文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